首頁 - 企業永續 - 永續環境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永續環境

Energy Management
能源管理

勤益投控主要服務項目為辦公大樓、商場與物流中心等的開發與租賃,日常能源消耗主要為辦公室電力,其次則是公務車用油(自2022年3月因購置公務車後開始統計),由於在2021年年中,台灣本土新冠疫情上升,公司開始實施部分員工居家辦公,實地辦公同仁則縮短上班時間,因此總用電量有下降的趨勢。
為善盡企業永續責任,公司目前規劃如下:
照明管理:使用節能燈具,如LED燈,以減少能源消耗。在不需要照明時關閉燈光。
冷氣控制:確保空調系統的定期維護,以確保其運行效率。調整室內溫度,使其更節能,例如提高冷氣設定溫度。
電子設備管理:下班後關閉不需要使用的電子設備,例如電腦、事務機和其他辦公設備,而不是讓它們處於待機模式。使用節能模式或休眠模式,以減少能源消耗。
綠色產品採購:在日後採購辦公室用品時,朝向貼有環保標章或環保循環材等設備及耗材品進行採購。
紙張使用:減少紙張的使用,盡量以數位形式儲存和共享文件。如果需要列印文件,可以選擇雙面列印或使用再生紙。
員工宣導和培訓:提高員工對節能減碳的意識,提供培訓和教育,以鼓勵他們在工作中採取節能措施,為節能減碳盡一分心力。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溫室氣體排放

近年來隨著氣候的演變,極端氣候加劇,溫室效應的問題開始浮上檯面,各國也都開始提倡節能減碳的議題,為了公司節能減碳的推動,勤益投控統計了日常用電及公務車汽油消耗所產生的碳排量,2022年範疇一為1.77公噸CO2e,範疇二為34.94公噸CO2e,並向員工宣導節能減碳活動,包括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節約能源使用、推動減廢減塑的觀念,以及鼓勵員工多使用環保餐具,從日常生活中降低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勤益投控在2022年起增加範疇一的計算,故溫室氣體總量增加,因公司整體營運狀況良好,故密集度有降低的趨勢,公司仍持續倡導節能減碳,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Supplier Management
供應商管理

為遵循企業環境及社會責任,並朝向永續供應鏈發展,勤益投控規劃對整體供應商進行評估,已進行供應商社會責任承諾書簽署,期望供應商能夠有完善的環境保護措施,以及建立安全的工作環境。

Climate Change Governance
氣候變遷治理

近年來極端氣候愈漸頻繁,顯示全球暖化帶來的危機已迫在眉睫,全球各國政府日趨重視氣候變遷議題,並透過各國家區域法規之制修訂,加強敦促企業必須將氣候變遷議題納入公司營運管理。勤益投控除了鑑別氣候變遷帶來的營運風險外,並參考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發布之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書,依「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項揭露核心納入營運管理,並於永續報告書揭露其治理績效,期望利害關係人藉此了解勤益投控於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之衝擊,及相關因應措施。

  • 治理 : 勤益投控氣候變遷相關討論與管理,由永續發展小組進行討論及評估,氣候變遷相關決議經由董事會決議核定。,由總經理統籌結合各發展小組,每年針對TCFD氣候治理因應向董事會層級報告以供決策參考。
  • 策略 : 因應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影響本公司的策略和財務規劃,勤益投控參考TCFD之氣候相關情境分析,使用定量與定性之氣候相關情境分析以便採取對應策略。本公司參考2℃情境(2DS)於永續發展小組會議中進行討論,同步使用TCCIP(氣候變遷整合服務平台)所提供之工具作為氣候變遷實體風險情境之評估參考,最終擇定採用 2DS / RCP2.6 情境作為本公司氣候變遷實體風險情境,於此情境中對於實體風險、法規轉型風險等,進行氣候變遷風險、機會之主題描述。最終鑑別出與本公司營運範疇相關的氣候風險與機會,並參考製造業相關的TCFD報告:以十年期 (a decade)為考量公司長期營運發展,定義短期為1-3年、中期為3-5年,長期為6-10年。
  •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 本公司透過永續發展小組於「TCFD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討論會議」中進行討論,藉由此會議召集相關成員針對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進行討論與鑑別,討論內容導入TCFD建議之架構,並針對轉型風險(政策與法規、技術、市場、名譽)、實體風險(立即性風險、長期性風險)及機會(資源效率、能源來源、產品/服務、市場、韌性)進行討論與鑑別。
【重要聲明】敬請投資人慎防冒名之投資詐騙

請注意!有Line群組冒用本公司名義散佈並招攬投資資訊,並佯稱成員係本公司員工,或藉以招攬加入群組,進行投資行為…等。

本公司鄭重澄清,本公司名義係遭人冒用,本公司及全體子公司均未於Line、FB、Telegram或其他通訊軟體設立群組以散佈投資訊息或招攬投資。 

請投資大眾注意,切勿受騙,並勿將群組不實內容轉載散播,以免權益受損!